各位师生:
为推进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和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不断深入,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选拔优秀作品参加浙江省第十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2021年4月),学院拟组织参加校第十五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竞赛主题
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二、大赛机构
大赛组委会由校团委、教务处、科技处、创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处、社会合作处、校学生会等组成,组委会秘书处设在校学生会,负责竞赛的日常事务。项目评审组由组委会提名聘请相关学科校内外专家、教授组成。
三、参赛说明
(一)以二级学院为单位,统一进行申报;团队负责人需为我校2021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鼓励跨年级、跨学科以团队形式参赛,团队成员不超过10人,指导教师不超过3人;所有参赛作品必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教师(或教研组)推荐。
(二)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2019年6月1日以后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成果,可分为个人和集体申报作品:
1.个人申报: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或作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
2.集体申报:作品除填写集体作品名称外,还要注明一位学历最高的作者为集体项目的代表,且集体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并且以小组成员中的最高学历,确定作品的参赛组别。
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已在往年“大挑”省赛中获奖的作品等不在报名范围之列。
四、申报类型
学生可按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申报参赛。三类参赛作品的具体要求为:
(一)科技发明制作
1.科技制作A类:A 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该类申报项目要求有发明制作的雏形,或设计的具体图纸。
2.科技制作B类:B 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该类申报项目要求有成熟的发明制作的实物。
3.必须是以学生为主的构思发明,运用现代化科技,制作精细,作品应用价值大。
(二)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1.若作品已经发表,公开发表时间必须是2019年6月后。
2.论文必须严格符合学术规范要求。
(三)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1.哲学社会科学类支持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和战疫行动等6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也可以按照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6个学科报送社会调查和学术论文。参赛作品应结合学校行业、专业特色,与社会实际结合,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感。
2.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中可包含被采用的为党政领导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和咨询报告。此类作品同时附上原件及采用单位使用证明的复印件和鉴定材料。
3.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每篇论文在8000字以内,每份调查报告在15000字以内,并附上相关的调研佐证材料(包括照片、问卷等)。
五、实施步骤
(一)学院项目申报阶段。各项目组按照项目申报书格式要求,撰写项目申报书(附件1)和汇总表(附件2)(各申报书命名“申报类型+项目名称”),于2月26日前将电子汇总材料发送至(邮箱:wangjf@zjweu.edu.cn)。学院将组织专家对文本初评后,上报学校参加校赛。
(二)学校项目遴选阶段。学校组委会根据项目申报不同类别组织专家组进行文本评审(3月上旬),产生入围决赛项目。所有入围决赛项目均需参加汇报,竞赛设特、一、二、三等奖和“优秀组织奖”,最终产生优秀项目参加省赛。
六、相关要求
(一)在准备过程中,项目组要紧紧围绕我校特色学科和行业背景开展选题,切实按照竞赛要求准备材料。
(二)依托学院师资科研平台,提高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的科技含量和应用价值。
(三)以此次比赛为契机,充分利用寒假时间,完成筹备、完善参赛作品。在规定的时间点上交材料,以免影响后续工作。
(四)申报书的填写细则请仔细阅读附件1中“说明”,认真按照要求填写。
联系人:王家凤
联系电话:86929078
附件:
附件1:校第十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申报书.doc
附件2:校第十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汇总表.doc
关于组织开展校第十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doc
共青团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委员会
二〇二一年一月二十二日